首页 资讯 正文

瞭望|一场歼灭战 草原添新绿

体育正文 155 0

瞭望|一场歼灭战 草原添新绿

瞭望|一场歼灭战 草原添新绿

那时候,狂风卷起沙墙遮蔽蓝天,牛羊在退化的(de)草场上觅食艰难,生活在城市的人们(rénmen)“谈沙色变” 去年(qùnián)锡林郭勒盟完成(wánchéng)治理面积378.55万亩,为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06.9%,超额完成目标(mùbiāo),今年又定下治理566万亩的目标,目前正在推进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伟 勿(wù)日汗 贺书琛 夏天的风掠过浑善达克沙地,春季(chūnjì)播撒的草种在沙粒间悄然萌发。这片曾(céng)因(yīn)风沙肆虐而被称为“京津风沙源”的土地,如今正经历一场绿色重生。 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蒙古语意为“黄色野马”,距北京直线距离(jùlí)180公里。它横亘在辽阔草原(cǎoyuán)上,绵延300多公里,威胁(wēixié)着草原生态平衡、首都生态安全。为驯服(xùnfú)这匹狂躁的“野马”,2023年,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全面打响。 初夏,《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一行走进占浑善达克沙地面积83%的锡林郭勒盟,感受这片土地上火热(huǒrè)推进(tuījìn)的生态保卫战。 浑善达克沙地腹地,一场人类与风沙的较量正酣。空中,两台无人机(wúrénjī)忙碌穿梭(chuānsuō)运送黄柳枝苗(miáo),数十名治沙人俯身弯腰,在滚烫(gǔntàng)的沙地上栽植黄柳再生沙障,手臂起落间,一片片4米见方的沙障如同金色棋盘在沙地上迅速铺展,稳稳锁住流动的沙丘。不远处,去年(qùnián)播种的沙生植物开始返青,曾经肆虐的风沙正在被这股新生的绿意“驯服”。 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曾急剧恶化,源于这里的沙尘暴一度威胁华北地区。特别是2000年春(niánchūn),沙尘暴10多次(duōcì)袭扰京津等地。那时,狂风卷起沙墙遮蔽蓝天,牛羊在退化的草场上(shàng)觅食艰难,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谈沙色(tánshāsè)变”。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恶化(èhuà)局面,2000年,国家在浑善达克沙地率先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等(děng)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过去20多年间,浑善达克沙地容易防治的沙化(shāhuà)土地已基本得到有效治理,只剩下最难治理的部分。2023年8月,“科尔沁(kēěrqìn)、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被确定为“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zhànyì)之一,人们集中力量向(xiàng)沙地最难啃的“硬骨头”挺进。 据了解,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将实施沙地西部风沙路径阻隔等10个重点生态项目(xiàngmù),到2030年新增完成(wánchéng)沙化土地综合治理3600万亩(wànmǔ),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超过75%。 “浑善达克沙地(shādì)现在剩余的流动、半固定沙地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qūyù),恢复治理(zhìlǐ)难度大,我们本着能快则快的原则,全力往前赶进度。”锡林郭勒盟林草局局长乌日根巴雅尔说,去年当地完成治理面积378.55万亩(wànmǔ),为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06.9%,超额完成目标,今年又定下治理566万亩的目标,目前正在推进(tuījìn)。 数据背后,是(shì)锡林郭勒盟这个以辽阔草原闻名于世的地方保护(bǎohù)草原生态的决心。在这里(zhèlǐ),治沙地与护草原两件事联系紧密、内在一体。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锡林郭勒草原才能更加美丽。 截至目前,浑善达克沙地(húnshàndákèshādì)歼灭战打响仅两年,牧民们已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gǎishàn)。在浑善达克沙地西缘,苏尼特右旗阿其图乌拉苏木牧民毕力格图指着门前通向旗政府所在地的水泥路说(shuō):“以前每到春天,这条(zhètiáo)路有一半被大风刮起的沙子掩埋,今年没有。” 在正蓝旗扎格斯台苏木,牧民(mùmín)斯琴今年(jīnnián)春天在浑善达克沙地中的湖泊中第一次(dìyīcì)看到了鸳鸯。“这两年,沙地里植被越来越密,野生动物种类明显增多。”他说。 “面对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重大使命,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思路,优化技术(jìshù)路线,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gèxiàngrènwù),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zhòngyào)生态安全屏障贡献锡林郭勒力量。”锡林郭勒盟盟长郭玉峰说。 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中,从治沙模式到治沙技术,一个个创新措施轮番上演(shàngyǎn),提升防沙治沙效率(xiàolǜ)。 治沙机制上,打破以往“企业干、农牧民(mùmín)看”的传统治沙模式,探索实施让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以工代赈”治沙模式,确定“谁的草场谁申请、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yuánzé),推动生态改善(gǎishàn)和牧民增收(zēngshōu)双赢。 在正镶白旗草原上一间(yījiān)硕大的棚子里,穿着工装的十几名(shíjǐmíng)牧民,熟练地操控设备,将灌木切割打捆,为插沙障做(zuò)准备(zhǔnbèi)。他们都(dōu)是附近牧民,也是正镶白旗巴彦敖包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工人。这个由6户牧民专为治沙而成立的牧民合作社已为附近50余名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 “在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中,附近牧民的(de)草场被(bèi)纳入围封(wéifēng)禁牧范围。妥善处理掉牛羊后,他们能获得自家草原的围栏封育和管护补贴金,还能打工或承接项目(xiàngmù)赚取务工费用。”合作社负责人赵臣说,合作社承接了插沙障、做围栏、补播等治沙项目,参与的牧民一天工资(gōngzī)300元,实现挣着工资治理自家牧场。 牧民(mùmín)毕力格图也在治沙工程(gōngchéng)中分得一杯羹。今年初,他主动申请将牧场(mùchǎng)围封禁牧,联合附近5户牧民成立治沙合作社,用卖掉牛羊的30多万元购买设备,承接包括治理自家退化草场在内的固沙项目。 如今他比过去放羊牧牛还(hái)忙碌。他家房后,新购进的3台设备运转不停,将干(gàn)稻草(dàocǎo)加工成一捆捆稻草帘。这些稻草帘被运往沙地深处,成为防沙固沙的一排排草方格。 “‘以工代赈’模式,让沙地(shādì)披绿,助百姓增收。”苏尼特右旗委书记陈玉成(chényùchéng)说,牧民就近生产治沙物料,降低运输成本,提升治沙效率。这一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shàng)解决了生态治理中牧民生活保障问题。 在锡林郭勒盟,2024年有137个农牧民(nóngmùmín)合作社参与沙地治理,承担(chéngdān)的(de)建设任务占工程总任务的70%以上,带动农牧民6000多人,人均增收约1.2万元。 治沙方式上,将科技融入沙地治理(zhìlǐ),过去众人背苗扛(káng)水的“人海战术”,如今正在变成“机械会战”。 茫茫的浑善达克沙地上,十多名驾驶员各自操控着沙障播种一体机,并排缓缓行驶。这些机械在(zài)铺设沙障的同时,播下了草籽。不远处,几台多钻头灌木打孔机快速钻出树苗(shùmiáo)孔位(kǒngwèi)…… “过去铺设沙障(shāzhàng)是(shì)一道工序,播种草籽是一道工序,需要人工作业两次,如今沙障播种一体机(yītǐjī)把它们合二为一。多钻头灌木打孔机代替人工打孔,效率(xiàolǜ)明显提高。”设备研发机构蒙草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王磊说,利用这些智能设备,通过“边整地边栽植”的方式,作业效率能达到人工的20倍以上(yǐshàng)。 苏尼特右旗乌日根塔拉镇治沙(zhìshā)现场,在高低错落的沙丘间,牵引式(qiānyǐnshì)沙障车行动自如、大显身手,所过之处将(jiāng)草帘整齐扎进(zhājìn)沙土。这台牵引式沙障车根据当地气候和地形特点研发,能够在复杂的沙地环境中快速铺设草沙障。“相对于人工(réngōng)治沙,这台车效率提升约50倍。”内蒙古嘉利节水灌溉有限责任公司车间主任高建说。 配备北斗导航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大型(dàxíng)拖拉机由电脑“指哪去哪”,改装六驱翻斗车(fāndǒuchē)和六驱抛肥车翻沙丘、越障坡(pō),因地制宜的草种配比让治沙更加科学精准……一项项科技“突围”和创新应用,让沙地治理(zhìlǐ)效率明显提升。 资金(zījīn)投入上,创新资金筹集模式,缓解治沙资金压力。锡林郭勒盟防沙治沙和(hé)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出资的治沙模式,2024年(nián)当地3家新能源企业按照能源指标缴纳异地(yìdì)治沙资金11亿元,在内蒙古率先落实异地治沙资金。 正镶白旗乌日雅图嘎查(gāchá)治沙(zhìshā)项目区,2024年(nián)6月启动治理工程,9月就圆满完成治沙任务。这样的治沙速度,与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治理工程创新资金来源方式分不开。 “在我们治沙区里看不到(kànbúdào)风电(fēngdiàn)光伏等新能源项目,但治沙资金来自新能源企业。”当地牧民都仁达来说。 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xīlínguōlēiméng)正蓝旗宝绍岱苏木扎鲁特嘎查,志愿者们开展植绿(zhílǜ)活动(2024 年 5 月 6 日摄(shè)) 新华社发(巴依斯古楞摄) 防沙治沙“三分治、七分管(fēnguǎn)”。在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中,日渐完善的制度和(hé)法规,为巩固治沙效果保驾护航。 草原“带薪休假”,促进牧草生长。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春节一过,牧民们就开始(kāishǐ)为春季休牧做起准备,修整(xiūzhěng)牲畜棚舍、做好(zuòhǎo)饲草储备、调试饲料加工设备……到4月(yuè)1日,牛羊回到棚舍圈养,2.2亿亩草原开始一年一度为期45天的休牧期,等待草原返青。 春季休牧政策在锡林郭勒草原已实施(shíshī)多年。春季是草原牧草返青期(qī),春季休牧可以(kěyǐ)有效减少牲畜对牧草的啃食、踩踏,有利于牧草充分返青及后续生长,提高牧草产量,对草原起到(qǐdào)保护作用。在至少45天的休牧期中,休牧的牧户(mùhù)将得到每亩草场1.125元的补贴,用于购买饲草料。 严打(yándǎ)毁林毁草,确保治理成果。生态(shēngtài)治理最忌边治边毁。今年内蒙古启动(qǐdòng)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巩固“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的(de)成果。目前,内蒙古各地公安部门破获(pòhuò)毁林毁草刑事案件641起,采取强制措施685人,查处行政案件957起,行政处罚957人,形成打击遏制毁林毁草行为的强大声势。 在浑善达克沙地核心区正蓝旗,闫(yán)某某因非法开垦88亩(mǔ)林地和118亩草原(cǎoyuán),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1万元。近日,这一案件作为锡林郭勒盟毁林毁草典型(diǎnxíng)案例被公开通报,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内蒙古一方面加强防范,坚持人防技防(jìfáng)相结合,广泛动员干部群众参与,利用卫星遥感(yáogǎn)、无人机巡查等(děng)手段,构建(gòujiàn)起监测、预警的‘天罗地网’。另一方面严厉打击,切实加大(jiādà)对毁林毁草顶风作案、开垦占用面积大、影响恶劣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武国庆说。 实施草畜平衡,解决草原“过牧”。内蒙古核算牧民草场面积,算出能够(nénggòu)承载的(de)牲畜头数,以草定畜,合理养畜(yǎngchù),实现草原生态良性循环。 在正镶白旗乌兰察布苏木(sūmù),12亩草原只能养一只羊(yáng)。牧民新巴雅尔严格按照标准,在3200亩草原上放养110只察哈尔羊。这样,他将获得每年每亩3元的草畜平衡补奖资金,如果超(chāo)出草畜平衡标准,1只羊罚款(fákuǎn)120元,超10%将被取消补奖资金。 “推动产业升级、减少放牧规模是解决草原‘过牧’的(de)关键。”正镶白旗委(wěi)书记额尔德尼说,政府正引导(yǐndǎo)牧民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既保证收入稳中有增,又保障草原休养生息。 新巴雅尔家养(jiāyǎng)的(de)察哈尔羊是正镶白旗为畜牧业转型升级而推广的新品种。这一内蒙古细毛羊(xìmáoyáng)与德国美利奴羊杂交的肉羊品种,不仅保留着草原羊肉质鲜美的特点,而且生双胞胎羊羔的概率高。 “现在养羊的(de)头数减少了,但收入没有减少。”他说,这个品种的羊产肉量、双羔率更(gèng)高(gāo),卖一只羊羔(yánggāo)就能赚回饲养成本,另一只羊羔是纯收入。如此一来,既实现了经济上的稳定收益,又为生态保护贡献了力量。
瞭望|一场歼灭战 草原添新绿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